课件编号4817400

苏教版九上语文 4.画山绣水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327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语文,4.画,绣水,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23张PPT。画山绣水杨朔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自古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水,漫江碧透逶迤萦回。举世知名的漓江流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的水程之间,奇峰重叠,山水相依。茂林修竹,田园似锦,一江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 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拔起峭峻,山色青黛,宛如碧玉。唐代著名作家韩愈曾写下千古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今天我们就跟大作家杨朔一起去看看桂林吧。课堂·导入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长篇小说《洗兵马》,还写了一些通讯报告、短篇小说和诗。杨朔的创作多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著作大多收入《杨朔文集》。作者·简介 本文标题“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通过“画”和“绣”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说明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同时,这个标题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个充满着诗意与美感的标题仿佛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水画。文题·解读基础字词嶙峋 精髓 钝笔 泛滥 怠慢 恬静 贮藏 积攒 瞭望 褒贬 峭拔 袅袅lín xún suǐ dùn làn dài tián zhù zǎn liào bāo qiào niǎo字·词·音嶙峋: 精髓: 瞭望: 贮藏: 泛滥: 萧萧瑟瑟: 玲珑剔透: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登高远望。 储藏。 洋溢,充溢。 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字·词·音画山绣水一、总写(1-3)桂林山水———清奇峭拔二、分写(4-15)江上景色神话传说漓江水色图 鱼鹰捕鱼图父子岩 寡妇桥 望夫石 媳妇娘岩三、总写 (16、17)牢记过去 畅想未来如诗如画凝聚智慧珍惜现在创造未来整体·感知1.研读第一部分第3段,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是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对自然风光背后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想像的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对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新课·讲解2.课文第三自然段已经由总写山水景色过渡到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山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可是作者并没有紧接着写传说,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写漓江的水色和鱼鹰捕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新课·讲解 作者写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仍扣住了“画山绣水”的文题,让读者在悠闲平静中沉醉于山水。从表现手法上,此处宕开一笔,使行文更加曲折有致,也自然引出“这一带的山珍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的疑问,过渡到船家的讲述。新课·讲解3.初看课题,文章应着重写桂林的山水景色,可文章的主体部分却详细地讲述了几个山岩的传说,这是为什么? 作者希望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新课·讲解1.这篇课文段落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本文现在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这是因为第一、二自然段都是一些铺垫的话,只是为了切入中心做的准备,第三自然段才点明写作缘由,揭示文章的中心。问题·探究第二部分,是漓江上见到的自然风光和听到的关于山岩的传说,是文章的主体,不大好分割,因而合为一部分。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和读者对话的部分,属主旨的深化。从结构上看,它是和第一部分相呼应,升华作品内容,为全文做结的。问题·探究2.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间接材料来写景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间接材料,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在本文中,就是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