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9818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191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12 唐诗五首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 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法 讨论法 质疑法 点拨法 1.录音机、范读带。(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3.课件。 3课时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王绩《野望》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东皋(gāo) 薄(bó)暮 徙(xǐ)倚 犊(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品析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绘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