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22484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906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教案
  • cover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等,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研读材料,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7年7月17日,以“感恩祭祀·李冰传承特有文化”为主题的“2017·中国都江堰李冰文化国际旅游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盛大开幕。本次旅游节增加了国际传播的元素,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旅游达人前来共同祭祀李冰父子,感受千年古堰的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活动盛况。你知道李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吗?他修建的都江堰有何重要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33页,回答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个七个国家。 学生回答:齐、楚、燕、韩、赵、魏、秦。 教师补充:为了加强对战国七雄所在地理方位的了解,我们可以将其编成一句歌谣: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拓展疆域,获取利益。 3.教师补充: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呢? 学生回答: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教师引导: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那么,秦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二)商鞅变法 1.教师提问:从下面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的哪一重要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掀起了变法运动。 2.教师提问:图中商鞅变法是众多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商鞅变法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 3.教师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措施 影响 政 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 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以下是秦军战绩。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你认为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学生回答: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