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2378

专题05+极值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806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极值,高中,物理,八大,解题
  • cover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极值法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活跃话题。本文通过例题归纳综合出极值问题的四种主要解法。 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当时,y有极值,若a>0,为极小值,若a<0,为极大值。 例1试证明在非弹性碰撞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设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为,速度为。第二个物体的质量为,速度为。碰撞以后的速度分别为和。假使这四个速度都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 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粘合在一起,(1)则变为,即 (2) 现在就是要证明,在满足(1)式的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情况是(2)式。 碰撞中动能损失为 ΔEk=( (3) 转变为数学问题:ΔEk为v的二次函数: 由(1)得:v2ˊ= (4) 将(4)代入(3)得: Ek=[] 二次函数求极值, 当v1ˊ= (5) 时 Ek有极大值。 回到物理问题,将(5)代入(4)得v2ˊ= 此两式表明,m1和m2碰后速度相等,即粘合在一起,此时动能损失(ΔEk)最大。 由公式得 当时,有极小值,若,此时极小值为2。 同理,的极大值为。 求弹性正碰中m1所传递给m2的动能最大或最小的条件。 设一个质量为m1,动能为Ek的物体与一个质量为m2的不动的物体正碰,假定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试讨论m1传递给m2动能最大或最小的条件。 设m1原来的速度为V1,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和,根据弹性正碰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方程组: 解此方程得:, m1传递给m2动能,即为m2获得的动能: 。 现在求的极值条件和极值。 当m1= m2时有极小值2,所以当m1= m2时,有极大值,即m1传递给m2动能最大的条件是二者质量相等。此时m1的全部动能传递给m2,也就是说:碰撞之后=0,。这在物理学史上有一段趣闻,在成立不久的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例会上,一位工程师的表演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A和B,分别吊在细绳上,静止时紧靠在一起,使A球偏开一个角度后放开,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撞上B球,碰撞后A球静止下来,B球摆到与A求原来高度几乎相等的高度。惠斯通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和解释中确定了动能的定义。 此问题可扩大到第二个物体原来不静止的情况。设m2碰前的速度为V2,则方程组变为: 其解为: 则,将的表达式代入此式,并且以Ek1代入,以代入,得: ,当m1= m2时,因后项为零,前项取最大值,故取最大值。此时,m1把原来m2多的那部分动能全部传递给m2。 三角函数求极值: 三角函数,当时,取最小值0,当时,取最大值1,(在0到范围内),同理,时,取最大值1,时,取最小值0。 例3 在倾角=300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量为200牛顿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所加的力至少要多大?方向如何? 设所加的外力F与斜面夹角为,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N F f G 由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消去N,得: , 因为为已知,故分子为定值,分母是变量为的三角函数,令 其中,, 即 , 当时,即 时,取最大值,F最小值为,由于,即,所以将N, ,,代入上式得:当时,F最小值为N,约为173N。 四、导数法求极值: 一般的函数,求一阶导数,令其为零时的值,即为取极值的条件;再求二阶导数,当时,若,则上述极值为极小值;若,则为极大值。 在用滑线式电桥测电阻的实验中,触头在滑线中点附近平衡时,实验误差较小。 R Ig Rx 证明:设滑线长为,触点一边长为,则另一边长为。当电桥平衡时,待测电阻的计算式是:,求其全微分为: 两边同除以,得: ,这就是待测电阻的相对误差的表达式。 因与滑线长度的读数误差无关,故此项不再考虑,将代入,并考虑到(同一尺上的读数误差),得上式中后两项之和(设为)为: ,设的系数为, 求R对的导数:=, 当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