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内容:以儒、道、法、墨为代表的各派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学 (1)主要思想 ①思想核心:“_____”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但对鬼神持_____的态度。 ③教育思想:主张“_____”,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仁敬而远之有教无类(2)历史贡献 ①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_____之风。 ②编订文化典籍,《诗》、《书》、《_____》、 《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③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直至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2.孟子的思想 (1)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认为大丈夫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_____”学说。 (3)提出的“_____”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私人讲学礼仁政君轻民贵3.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_____”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三、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_____”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政治思想:消极避世,向往“_____”的社会生活。 制天命而用之道无为小国寡民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_____”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法家思想 1.法家的变法运动 (1)李悝变法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②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齐物(2)商鞅变法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②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③加强中央集权。 2.韩非的思想 (1)历史地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主要思想 ①主张加强____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②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君主集权3.法家思想的影响 (1)对中国_____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五、墨家的主张 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_____。 2.学派特点: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主要思想 (1)思想主旨:“_____、交相利”。 (2)具体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4.主要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专制主义墨翟兼相爱[名师点睛] 用“一、二、三、四”巧记“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易错提醒]———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 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派别的 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