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6440

第20课 创造宣言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2419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创造,宣言,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21张PPT。 20 创造宣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4.理解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创造?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请先思考一下,确立题目,再想想该选用的材料,以及你的观点……创 造 宣 言陶行知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育才学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1.读完整篇文章后的感受是什么?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的位置。 3.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一)自读课文,分组讨论问题4.第2~4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5.第5~12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6.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1.读完整篇文章后的感受是什么?材料涉及哪些方面?文中写了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二)讨论明确,归纳总结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的位置。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3.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第三部分(第5~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第13~15段):要从点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 第五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 根据每部分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4.第2~4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5.第5~12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土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结论: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6.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例,指出要从点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课堂小结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不但不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布置作业1.了解陶行知先生创造精神的现实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