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3648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6套)岳麓版必修2

日期:2024-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98656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一册,学案
    模块复习课 主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核心知识回顾]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中国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 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发展: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③作用: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 3.水利工程 (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东汉时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 4.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 (2)影响 ①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生产规模狭小,分工简单,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使自耕农破产。 5.土地制度 (1)商周时代:井田制出现。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出现君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三种形式。 6.经济重心的南移 (1)背景 ①人口南迁: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社会环境: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自然条件:南方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国家政策:统治者的重视。 (2)过程 ①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②南方逐渐超过北方: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宋都南迁后,致力于南方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3)影响: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 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手工业成就 (1)商周时期铸铜业发达,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冶铁炼钢产生并发展。 (2)丝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宋元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明代在丝织业发达的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中国古代制瓷业发达,瓷器成为外销的主要商品。 2.经营形态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3.历史地位 古代中国手工业一直未占主导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三、中国古代的商业 1.商业的发展 (1)商周: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4)宋元: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5)明清 ①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②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2.“市”的发展 周秦至唐代,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唐代长安实行坊市制;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1.重农抑商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