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47152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检测: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2656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8,战争,边塞,单元,第一,检测
  • cover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美字体 一 封 朝 奏 九 重 天 , 夕 贬 潮 阳 路 八 千 。 赏美文 装满诗韵的河西走廊 张博学 河西走廊是一个诗意的名称。走廊本是院落、公园、府第、皇宫中具有廊柱、廊檐、配以小憩坐具、能避风挡雨的精致走道。把背靠大漠、南依祁连山,绵延上千公里的河西称作走廊,就带有一点诗意。在这个走廊中,祁连山是廊檐,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廊柱,汉长城是栏杆,点缀其间的县城是小憩的亭台楼阁。每个廊柱和亭台楼阁原本都很精致,20世纪60年代前后,古城墙被农民当肥料运进了庄稼地,东西南北城门上的三叠的漂亮的古城门楼子也被当作垃圾清除了,从此,走廊上美丽的亭台楼阁消失了。这大大削弱了走廊的诗意。每每看到西安的城门楼子,我就想到河西某县城的城门楼子,除规制稍小外,其艺术、建筑、绘画、历史和文物价值一点也不逊色于西安的城门楼子,但是,她永远从诗意的走廊消失了,使走廊少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昔日辉煌的自豪感。 河西走廊的诗意具有立体感。 河西走廊的大地上,还长出许多诗。特别是长出了极有名、流传极广的唐诗。这些诗,不同于“山色空濛雨亦奇”,不同于“春来江水绿如蓝”,她的意蕴是“北风吹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就是河西走廊,这就是属于河西走廊的诗,多么优美。河西走廊的诗意,古朴而苍凉,浑厚而悠远,天高而路长,在戈壁大漠中还夹杂着死寂和惆怅,但这形成了她独特的意境美。站在嘉峪关城楼上举目远望,看到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想到的是“万里征战人未还”。时空凝固在几千年以前。在你清楚地听到古人呼吸的同时,你的脑海中,会随着眼前的景物浮现出大量边塞诗人留下的大量动人心魄的、千古绝唱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绝唱太多,意境太美。中国哪个地方产生过这么多优美绝伦的、震撼人心的、广为流传的、妇孺皆知的诗?答曰:充满诗意的河西走廊,装满诗韵的河西走廊。读唐朝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不到河西走廊,是不能充分领略其意境的。古诗的意蕴正浓浓地飘荡在河西走廊的汉长城上空,现代的世界交响乐又覆盖在上面。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各种语言形成的交响乐,正在休闲、旅游、访古、探险、探秘的热浪中演奏。河西走廊,真的是一个满载诗韵的空间! 我从河西走廊走来。我的灵魂受诗韵美的浸泡。我不是诗,我有诗的气味。 高适题诗改字留佳句 唐代的大诗人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作”,虽然学诗起步晚,但由于他作诗时观察细致入微,总是能写出生动真切的好诗,而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有一次,高适到台州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时,触景生情,想出四句诗。正好旁边是一座寺庙。过去的文人都有题诗的嗜好,无论在道旁、石壁上、墙上,都爱随处留下墨宝。因此高适让随从拿来笔墨,在寺庙的墙上写下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便领着随从告辞。路上,高适反复吟咏着刚才的诗句,又细细地观察钱塘江水,发现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水,并不像自己诗中写的“前村月落一江水”。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应该把诗中的“一”字改为“半”字。 巡察完以后,高适特地回到寺院,把墙上的诗改了,于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前村月落半江水。 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阿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