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48342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二)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959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版含,扫描,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二) 历史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城市中“置市”,一是“重农抑商”, A项和B项都只反映了某一个措施的影响,均不全面,故排除。“置市”和“重农抑商”的行为,与军队数量、军队实力的增长无关,故排除C项。“设官管理”市,“重农抑商”,都加强了秦国对经济的控制力,故D项正确。 2.B 解析:西汉初年,未出现“七国之乱”这样大规模的诸侯叛乱,故排除A项。由于刘邦等出身低微,借口“亦未暇遑庠序之事”,实际是缺乏礼乐文治意识造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而且只是材料信息的部分内容,不能以偏概全,故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的,故排除D项。 3.A 解析:唐太宗写诗,促进了唐朝诗歌创作的发展,故A项正确。唐太宗写诗,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但与科举制的完善无关,故排除B项。唐太宗“贞观之治”只是治世,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到达盛世阶段,故排除C项。帝王文学早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故排除D项。 4.D 解析:“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故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的本意不是规范宰相制度,也不是确立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和C项。材料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制约相权,故选D项。 5.C 解析:元代的衡量工具上有汉族的文字,也有蒙古族文字,还有藏族文字,更有外国波斯的文字,既说明对外开放,也说明国家疆域辽阔,故选C项。A项中的“人口众多”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B项中的“文化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更多的信息支持。D项错在“社会和谐”的表述上,元代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6.A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英国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的根本原因。而清朝的政治腐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最终形成,都是次要原因,故选A项,排除B项和D项。C项也是客观原因,但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以上史料反映出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的部分战役里,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列强侵略也一度受阻,故A项不准确,排除。以上史料虽然是第一手史料,但受到价值观、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真实,故排除B项。清朝军队的顽强抵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等近代化努力取得了部分成效,故C项正确。历史研究的史料借鉴要实事求是,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史学观影响,不一定是借鉴的主要来源,故排除D项。 8.B 解析:试题中的目录,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原因、历程和影响,但难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和作者对五四运动的清晰价值观、史学观,故排除A项,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部分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1910年代中后期和1920年代初期的部分历史,故排除D项。 9.D 解析:题中示意图只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反映民族工业的进展,故排除A项。虽然示意图中公用事业雇员较少,但并不能说明薪资的状况,故排除B项。图中不能清晰展示官僚资本的发展状况,故排除C项。由于当时中国四亿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仅有4691万,且受雇于手工业的占绝大多数,故反映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程度较低,故选D项。 10.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提倡,主要是因为民族救亡运动的发展,也在于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不是民主科学意识的弱化,故A项和B项均不正确,而C项符合题意。奴化教育只是提倡传统文化的外部原因,故排除D项。 11.B 解析:从图片中的“产销合作社”和“合作社事业普遍发展,基层组织达三万九千多个,社员有八千二百多万人”等文字来看,这反映了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故选B项。A项和C项与题中信息无关。图片反映了合作社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