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护环境与生态文明 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你的结论是: 理性思考 (一)我国的资源国情: 二、保护环境与生态文明 资源名称 总量 世界排名 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情况 耕地 4 人均不足世界的10%,面积排在126位 煤炭 3 人均不足世界的1/2 45种矿产潜在价值排在80位以后 石油 12 人均不足世界的1/8 天然气 21 人均不足世界的1/20 水资源 6 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排在110位 森林 5 排在105位 看看我们是怎样利用这些资源的? 你的结论是: (一)我国的资源国情: 资源 我国利用效率 发达国家利用效率 农业用水 30~40% 70~80% 工业用水 50% 80% 矿产 30~50% 40~80% 能源 30% 40% (一)我国的资源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相对短缺。 (二)、我国的环境国情: 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拓展: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为什么 ②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个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新《环境保护法》 拓展:保护环境的意义———为什么 ①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危害角度) 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角度)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角度) ④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角度) 思考: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提出的基本国策?方针? 3、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 主”的方针 (3)建设生态文明战略 十九大报告与生态文明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加的“美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