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65538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案: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4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必修
  • cover
教学设计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及解读】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变化;秦汉选官制度的内容,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作用的变化;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通过学习,了解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 【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知道秦朝初步建立起来一套以皇帝制为核心较为完整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体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其中存在两大基本矛盾的斗争: ①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②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本节课我们就了解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是如何调解这些矛盾的。 讲授新课: 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出现。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内容。关于皇帝和权臣的矛盾,自秦始皇开始,皇帝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两对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解决这些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呢? 请阅读第10页的第一段小字,概括秦至隋唐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相的权力。东汉时,尚书台取代了三公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及中书、门下省,但其权力分配未定型,也尚未构成中枢机构。到了隋唐时期,皇帝是利用什么制度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大臣专权的呢? (学生答)三省六部制。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内容及职权运行情况如何?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隋朝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如下图: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诏令) (负责执行) (封驳审议)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 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 刑部:掌管法律、形狱的事务;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事务。 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