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692

两小儿辩日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5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儿,辩日,教案
  • cover
两小儿辩日教案 1、《列子》与孔子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编,保留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办学名闻遐迩。创设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弟子开始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2、方法指导:正确看待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继承与发展。 (1)多读几遍。一回生,二回熟。(2)要课内外相融合。 (3)要联系上下文多读多想。(4)参照注释。 3、从标题说起———辩”与“辨”的区别 以“日”为例,在学过的诗词中,“日”已多次出现,谁还记得含有“日”的诗句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两句诗里,“日”的意思都是太阳。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两个小孩辩论太阳。(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 二、质疑探究; (1)字音与课文范读 2)大意概括 (3)翻译课文:“游”“汤”“故”“去”“为”“决”的词义辨析训练 “游”是指———周游列国。“汤”是指———热水。“汤”在很多成语中出现,能想一两个吗?固若金汤、赴汤蹈火。在上海,人们把那个装了热水可以暖手的东西叫做――“汤钵钵”。 (4)内容分析: 画出小儿A、小儿B辩斗的内容;看两小儿到底争什么吗?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说出了什么理由? 小儿A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人近一些,中午离人远一些。 小儿B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两小儿辩日就是指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的远近。 小儿A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非常的大,所以近;而中午看起来太阳比较小,所以远。———在日常我们看东西的时候,也是近大远小。 小儿B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是因为他感觉早上非常的凉快,而中午非常的热,所以他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平常我们在碰到会发热的东西的时候,也是近热远凉。两小儿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5)思考讨论: 从两小儿对太阳远近问题的争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胆质疑、执着探索的精神:两小儿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正是他们认识的出发点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考虑的,另一个是从触觉的角度出发的,这就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同。 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 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两小儿的“笑”,怎么理解?笑孔子的不知/嘲笑孔子滥得虚名/两小儿的笑是带有善意的。对“两小儿笑曰”有新的认识吗?那两小儿不是在笑那个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讲是很普通,但是当年就难倒了孔子。你怎么看文中的孔子? 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对两小儿的问题“不能决也”,正体现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强不知以为知。可见领悟“学无止境”的真谛。 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决。然而今天,你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吗? 太阳早晨出来的时候,是斜照在地面的,然后到中午,太阳是直照在地面的,直照在地面的的温度要比斜照在地面的的温度要高。 在同一天当中,无论是早晨也好,还是中午也罢,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地球绕太阳一圈,多久?一年,要三百六十五天。 引申思考:孔子又名孔圣人,为什么它连这个知识都不懂,人们还从古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