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72296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23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6505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初步,解析,原卷版,成就,外交
    第23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学生版) ●课标要求: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宪法三大制度的史实;了解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注意与世界局势的关系。 ●考纲要求: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1)2018课Ⅰ,41: 村民自治的意义 (2)2018课Ⅲ,30: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3)2016全Ⅰ,31:中苏关系恶化 1.高频考点:基层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外交。 2.备考策略:(1)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脉络,准确理解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2)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前后延伸,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或者与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做横向比较,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影响。(3)掌握新中国的外交要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还要注意与世界局势的关系。(4)本单元知识点与当今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联系密切,注意与时政热点联系。 ◆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事宜。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4.意义 (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____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_____的新时代。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的性质。 ②作用:代行_____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_____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_____与_____两大原则。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_____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实施:1947年_____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_____和民族团结。 (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法律制度: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迫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2.社会秩序:各“造反派”之间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 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4.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考点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_____”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