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77194

专题二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知识梳理+习题训练)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2941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一节,列强,入侵,民族,危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练习题 1、“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2、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体现出清政府( ) A. 以主权换治权 B. 主动赔款割地 C. 甘心做傀儡 D. 失去民心民意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 ) A. 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 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 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 D. 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4、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在当时该认识( ) A.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 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 反映了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D. 有利于国人坚定抗日的信心 5、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阔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尔尔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木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7、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 A. 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 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頻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渝出现的背景是( ) A. 第二次聘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太平天国运动 9、《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C.确立其在东亚的领导地位 D.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10、1875年11月15日,香港《北京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