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第9课内容,是根据2011年新版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添加、独立成课的全新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讲,应该是非常陌生的知识板块。本课内容围绕拜占庭帝国兴衰、《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文化三方面展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黄金时代的概况;知道《查士丁尼法典》的编订并理解其作用;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培养阅读文字索材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史实的能力,运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组合作,完成拜占庭帝国名片的制作;通过展示名片和教师点拨,构建对拜占庭帝国的初步印象;通过对查士丁尼国王内外政策的学习,对《查士丁尼法典》编订和作用的了解,认识查士丁尼对拜占庭帝国黄金时代出现的重大贡献,以及长期战争带来的危害;通过对文字、图片等材料的解读,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评价查士丁尼对拜占庭帝国的贡献,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分析,能够初步评价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及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在借助地域优势,充分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 2.通过掌握《查士丁尼法典》和查士丁尼皇帝的功绩,理解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悟长期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历史线索。 2.《查士丁尼法典》的编订、地位和意义。 3.拜占庭文化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查士丁尼对拜占庭帝国的贡献。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如图所示,我们前面已经学过,曾经辉煌强大、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这节课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罗马帝国分裂后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比起同胞兄弟—西罗马帝国来说,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它的繁荣昌盛曾令西欧人艳羡不已。请翻到课本61页,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国家神秘的面纱! 新课教学: 一、展帝国名片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1-63页的文字,分小组合作完成拜占庭帝国名片的填写,对这一帝国建立起初步印象。 帝国名片 国名: 俗称:拜占庭帝国 首都: 首都古称: . 起止时间:395年——— 国家性质: 黄金时代的统治者: 黄金时代的地域范围: (注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完成名片填写、展示,教师应及时强调以下知识,以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以独特的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拜占庭帝国的概况。 教师:1.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存在正式名称是“拜占庭”的帝国,也没有任何民族自称为“拜占庭人”。当时,东罗马帝国认为自己是正统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其君主自称“罗马皇帝”,居民自称“罗马人”。关于“拜占庭”的一切称呼都是后世学者采用的俗称,是根据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古称命名的。 2.拜占庭帝国延续上千年,从公元4世纪末的395年建立以来,经历了最辉煌的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在6世纪中期帝国疆域最为广大,地跨欧、亚、非三洲。但查士丁尼死后的几个世纪,帝国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直到1253年,被土耳其攻陷都城后彻底灭国。而此后君士坦丁堡被改名,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即今天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