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80356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课件(21张)】(2份打包)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7401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2份,21张,课件,教案,历史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三个子目: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向学生介绍了国共10年对峙的有关历史情况。可整合为两个方面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战略转移。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这一道路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以,本节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主要史实,探讨所产生的“长征精神”的重要影响。 3.领会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认识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作出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长征的系列情况,教育学生弘扬“长征精神”,从而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及遵义会议的把握,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地位与意义 【教学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实践、长征的背景、遵义会议的转折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大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二、讲授新课 困境一: (1)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2)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探索一: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中共中央改组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4.经过:占领南昌城,南下受挫,一部转战湘南,一部进入海陆丰。 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探索二:八七会议 展示八七会议的图片。 ◆提出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学生回答: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探索三:湘赣边秋收起义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过渡:中国共产党起初学习俄国“城市中心论”,后毛泽东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探索出新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探索四: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展示文字图片等材料,讲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毛泽东 (1)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扩大根据地:到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