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85248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章整体理解:22.军神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9次 大小:207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文章,整体
  • cover
篇章整体全解 轻松说内容 归纳主要内容,轻松把握整体! 本文写了刘伯承在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中,右眼严重受伤后,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 “军神”。 帮你理层次:了解作者思路,学会布局谋篇! 与你议主题:概括主题思想,倾吐内心感悟! 主题解说:本文写了刘伯承将军不用麻醉剂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感悟心语: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 手术台上,他承受了正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 令每个人都难以忘怀。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他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教你一写法:阅读感悟写法,习作妙笔生花! 用两条线索表达同一个目的。 课文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神态变化,体现了他们情绪的变化,是这篇文章的两条线索。刘伯承微笑———平静———一声不吭———一笑,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沃克医生冷冷———惊疑———柔和———教训———怔住———失声———慈祥,表现了沃克医生由开始的冷傲到后来的敬佩的心态和情绪的变化。这两条线索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因此,虽然分别写了两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而且都有详细描写,但文章主题仍然很鲜明。 平时的习作中,如果想用两条线索来引领文章内容,必须保证一点,两条线索都为文章主题服务。一般采用一个正面描写,一个侧面衬托的方法。如本课对刘伯承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而对沃克医生的描写,则属于侧面描写,起衬托作用。当然,在具体习作时,还要根据文章的选材,确定是否适合这种写法。 共同渡难关:读书不放一难,学习时时领先! 课文是怎样引起读者对刘伯承的敬仰之情的? 这篇文章文字朴实凝( níng)练,没有任何提示读者应该敬佩刘伯承的语句,也正因为文字的质朴,使读者在反复阅读文章后,那敬仰之情才能由心底自发产生,而且会随着对文章阅读的深入逐渐加深。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合知识全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左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像您这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课后练习全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来指导 文中对人物神态的描写很多,而这些神态的变化,正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因此,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 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才能读好。 答案供参考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他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里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2)说说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老师来指导 要联系上下文,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变化和动作的重点词语或重点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