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90044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31855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食物,消化,吸收,3课时,课件,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酶的催化作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酶的发现历程,知道酶的特性、作用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及设置对照组等探究方法。 3.体验酶的奥妙,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难点 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追问: 食物的化学消化离不开各种消化液的作用,那么消化液中真正起作用的物质是什么呢? 回顾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思考回答。 熟悉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利于新知的学习。 讲授新课 《酶的催化作用》 一、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老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这样,肉块就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性消化的影响,而胃液却可以流入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做出什么样的推断? 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的物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提取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后来知道,这是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尔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且指出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酶绝大多数是 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概念 酶是由生物体的活细胞产生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不仅是食物消化的“功臣”,生物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 是所有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吗? 观察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作用(视频播放) 思考:胆汁对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 这种作用有何意义? 作用: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物理消化) 意义:这种作用可以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三、消化酶的种类 消化液的成分简介 了解酶的发现史,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酶。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结合上一节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揭开酶的神秘面纱,初步了解酶。 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消化。 为学习酶的作用做铺垫。 四、酶的催化作用 想一想:当我们仔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有一种甜味,你知道为什么吗?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淀粉是否发生了变化呢?(用碘液检验)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步骤: 收集唾液。清水嗽口后,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自然流入试管中,收集2mL左右。用蒸馏水按 1:1的体积比稀释,备用。 2. 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99毫升蒸馏水,搅拌,水浴加热溶解,制成1%淀粉溶液,冷却备用。 3.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A、B。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然后分加入1滴体积分数为0.4%碘液,观察试管内变化。 4.向A试管中加唾液2毫升;向B试管中加蒸馏水2毫升,振荡后放入37℃水浴中保温5~10分钟。取出试管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 注意: 实质是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但本实验不能证明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思考: 1.为什么需将试管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 人体内的酶在正常体温(37℃)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 2.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什么?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