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95177

第3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226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节,解决,环境,题的,基本,思想
  • cover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教材第10页图1.9 图表分析:本图形象地显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商业性捕鱼开始以前,由于人类捕捞量较少,没有超过鱼类再生的能力,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自从商业性捕鱼活动开始以来,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鱼类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锐减,质量下降,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二)教材第10页活动 活动提示: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三)教材第13页思考 思考提示: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方法,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 2.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3.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 [课堂小结]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3.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第3题,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平等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人类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人类与环境应共同发展。 答案:1.D 2.B 3.C 4.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解析: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都不符合新的环境观。 答案:C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5~6题。 5.巴伯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6.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