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98845

第5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课件(33PPT)

日期:2025-10-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203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课件
  • cover
第5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一座座新兴的城市拔地而起,欧美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享受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新生活。然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5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展馆(科技 生活) 电灯 第一台电话 电报机 电风扇 电冰箱 洗衣机 点亮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馆(科技 生活) 内燃机 本茨制造的汽车 莱特兄弟的飞机 加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新材料馆(科技 生活) 药品 炸药 人造纤维 丰富 城市化的浪潮 含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规模的扩大、新产业部门的崛起亟需大量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则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19世纪后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 1、原因 工业革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资技术基础和其他必须的条件,推动了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又与工业革命密切联系、并行发展。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美国钢铁之都匹之堡 (1)、许多新兴城市纷纷诞生,大大小小的“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石化城”“电影城”等不断涌现。 2、表现: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 20世纪初,工业化国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英国在1900年达到75%,德国在1910年达到60%,美国在1920年达到51.9% 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3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多,欧美国家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等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 4变化、城市化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 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 建成于1880年的美国纽约博物馆 城市人口密集,人际交往频繁,生活节奏加快,加之新的交通工具、照明方式和电影等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使人们的公共意识增强,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第5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城市化的浪潮 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规模的扩大、新产业部门的崛起亟需大量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则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19世纪后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欧美国家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许多新兴城市纷纷诞生。 2表现;19 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类型有;汽车城、石油城、钢铁城、电影城、石化城等。 3. 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多,欧美国家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等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 4. 变化:城市化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 教育的大众化 工业化要求提高国民的素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1、原因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颁布有关初等教育的法令,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初等学校入学率大幅增加,一些国家已基本消除了文盲。 2、表现 德国是最早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基本上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这一时期,中等教育也迅速发展,新的中学纷纷建立,学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3)、高等教育稳步发展,一些注重自然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大学兴办起来 德国大学 (4)、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也在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兴建 德国柏林博物馆 人口数量的激增 随着经济的繁荣、医学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