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02338

湖北2019高考语文一轮:3.14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训练)2份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194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2份,训练,讲解,阅读,2019
    第 12 页 共 12 页 湖北2019高考语文一轮:3.14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 王婧 沈茜蓉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 2月15日,午饭后。 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上干体力活。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职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他说。于是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说是捐助,也是对公民文化的一种培养。由于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说‘免费’———全国都收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说免费呢?” 两年后,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究竟是否应该收费。支持收费者认为图书产业化是世界趋势,反对者则认为收费意味着门槛。 2003年,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敞开了阅览室大门。 2006年,杭图将搬迁新址,召集专家论证制度改革,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可以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很多专家看来,押金制度是图书馆“无法破除的一道门槛”———假如没有押金制度,如何保证外借的书能够如期回还?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非要把这道门槛破除不可!”褚树青也表示,“假如一个人连最少的信用和道德都不讲,一百块钱押金又能有什么用?” 果然,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免费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零门槛”———不但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阅览,而且都可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我们可以一起读书 对市民来说,免费阅读需要接纳的过程。 图书馆刚刚全面免费开放时,很多大爷大妈拎着烧饼油条豆浆来阅览室摆龙门阵,还有给孩子在图书馆“就地解决”大小便的妈妈们。但这些行为现在都消失了。 范并思以为,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进这种状态。 这也正符合褚树青的理念:“图书馆的使用者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不如让社会各界制定规则,治理监视,志愿服务。” 范并思曾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评价道:“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