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02366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01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教案
  • cover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交流方式: 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史料分析和联系时事分析历史。 学法指导: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 一、五四风雷: 1、原因: (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美、英、法、意四大国操纵会议。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另外五人分别是: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出席了会议。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了。 2、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 5月4~6月初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3)拒签和约。 5、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进行建党活动。 2、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