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90518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表格教案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63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表格,教案
  • cover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把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以启迪。《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探究、自读自悟、朗读体会、杜仲想象等多种方法,是学生在主动思维和积极的情感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地品悟,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和爱国情。 学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语,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 搜集肖邦和欧洲列强瓜分波兰的资料。(师生) 制作课件,准备世界地图。(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提问:你了解哪些音乐家?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一位外国音乐家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提问: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回答。(妮儿、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等)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思考回答。(“我”是谁?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我”不在祖国,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1.我知道的音乐家 2.我的疑问是 二、初读指导(用时:10分钟) 1.范读课文,感知大意,注意生字读音。 2.出示自学要求,学习生字生词。 3.检查自学情况,随机点拨。“卡”是多音字;“忧”左边是“忄”与“扰”区分开;“黎”下面不是“水”。 4.知道学生理清层次。点拨:按照“离开祖国———告别亲人———创作音乐———与世长辞”的顺序划分。 5.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自由读文,边认字边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1)认读生字。中点交流识字方法,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 (2)理解词语“雾霭、弥留之际、疾驰”。 (3)试读课文。 4.默读课文,小组探究交流。 5.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总结概括。间 3.黎明的“黎”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黎明”应取第( )种解释。“黎民”选( )种解释。 ①民众 ②天快亮 ③黑 比一比,再组词。 肖( ) 忧( ) 俏( ) 扰( )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卡( )车卡( )在隧道入口处了。 ②肖( )红的肖( )像画得真是惟妙惟肖( )。 三、精读指导(用时:20分钟) 1.提问:“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了? 2.教师补充介绍肖邦。 3.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4.出示世界地图,找出波兰、巴黎。 5.引导学生抓住“瓜分、深渊”体会波兰的灾难。 6.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1.学生回答。(肖邦 第一部分) 2.学生倾听。 3.(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4.学生在地图上寻找指出波兰和巴黎。 5.学生理解“瓜分、深渊”,说说波兰遭受的灾难。 6.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6.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肖邦的故事,了解了他离开祖国的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揭示课题。 2.复习: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3.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回答。(波兰被瓜分,肖邦不得不悲愤地离开祖国。) 8.第一段交代了 二、品读感悟(用时:30分钟)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组织交流并指导朗读。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会有怎样的神情。 读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