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33465

《孟子》二章 专题练习及答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7655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孟子,二章,专题,练习,答案
  • cover
21 《孟子》二章 (一)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学常识】 这两篇短文选自《 》,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孟子,名 ,邹人, 时期 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 ”。 【通假字】 1.往之女家 通 ,   2曾益其所不能 通 ,   3.衡于虑 通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   【古今异义】 1.父命之 古义: 今义:命令,命运 2.以顺为正者 古义: 今义:正面 【一词多义】 1.而 一怒而诸侯惧( )(2)而后喻(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之 (1)丈夫之冠也( )(2)母命之 ( )(3)妾妇之道( ) 3.道 (1)妾妇之道也( )(2)行天下之大道( )(3)独行其道( ) 4.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3)征于色( ) (4)困于心( ) 5.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不得志( ) 6.戒 (1)戒之曰( ) (2)必敬必戒( ) 【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 2.贫贱不能移( ) 3.威武不能屈( ) 4.苦其心志( ) 5.劳其筋骨( ) 6.饿其体肤( ) 7.空乏其身( ) 8.所以动( )心忍性( ) 【句子翻译】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理解】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的题目。 1.(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 。”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3.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内容为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B.本文第二段内容为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C.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的题目。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第二段,论证“ ”的观点时,只谈到了人的例子,论证“ ”的观点时,只谈到了国家的例子,但这种论证方式也是严密的,这里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4.第一段列举了哪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作者写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