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背影》同步训练答案及解析 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 妥贴( ) 踌躇( ) 栅栏( ) 2.选出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变卖典质(抵押) 妥帖(妥当,稳当) B.颓唐(失败的样子)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C.家中光景(时光) 不能自已(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B.在校庆会议上,老校长神采奕奕,没有一点儿60多岁人的颓唐之气。 C.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D.重阳节那天,平时走路蹒跚的爷爷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4.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6.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又让我们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8.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 ②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③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9.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0.简答: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11.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开展“走进父亲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搜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至少两条) (2)下面是小明搜集到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并回答问题。 本报讯 截至记者昨日发稿,已有1 672位网友参与调查,93.1%的网友认为妈妈付出的多;更有55.17%的网友认为,妈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爸爸多两倍以上;认为爸爸付出更多的网友仅占6.90%,和学校的调查结果一样。值得回味的是,在被问到“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欢和哪个家庭成员玩耍”时,79.31%的网友都选择了“爸爸”。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3)下面是某同学在节日里发给父亲的祝福短信,请你结合语境,把下面一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