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66756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5试题:第08课咬文嚼字(2课时)(含解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9310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2课时,咬文嚼字,08课,试题,必修
    第08课 咬文嚼字(第1课时) 1.作者作品 朱光潜(1897—1986),中国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代表作有 《诗论》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文学》等。 2.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文艺随笔很注重内容的 ,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 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锱铢( )镞( )岑( )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 1.美学家 《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 2.知识性 趣味性 3.Zīhū zú cén dú chéng yùnjiè zǐ 1.如何理解“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段话? 这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明自己对“咬文嚼字”观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表述十分严密,从中不难看出朱光潜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可以作为我们锤炼语言的典范。“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一句中,“有时”一词用得很有分寸,其中隐藏着作者对咬文嚼字的赞同,也指明一般人对咬文嚼字的看法。 “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一句中,“通常”表明一般情况下;“不很好”的“很”字也用得恰当之极,“不很好”不是“不好”,只是程度上达不到“好”的标准。接着作者用“但是”一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一字”等词,可见作者态度之坚决,用词之准确。 2.“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这段话有何含意? 这是议论文中少见的一个极富哲理又极富文采的语句,这句话与其说是谈文学创作,不如说是谈思想与认识。 我们先看这句话在语言表述上的特点:这句话先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把“联想”与“习惯”,“习惯”与“熟路”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笔锋一转,指出“熟语”的危害———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而这两者的对比是多么鲜明。 作者这句话是阐述“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思想与认识,不也是常常喜欢走“熟路”吗?常常喜欢走熟路的思想,只能把生活引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3.文章列举了哪些例子来分析论证作者的观点? 例子 观点 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一句话。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推敲”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4.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的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晕车(yùn) 红晕(yùn) 轮外圆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B.咀嚼(jué) 嚼舌(jiáo) 细嚼慢咽 (jiáo) 咬文嚼字(jiao) C.没镞(zú) 斟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