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古诗两首诗歌是文学殿堂的一朵奇葩。一首首爱国诗篇感人肺腑,激荡心怀,传达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与祖国同悲喜的心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对国家统一的渴盼。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爱国诗人的情怀。杜甫 (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11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1 500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初读感知背景资料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 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生难字整体感知snivelfete juǎn(卷曲) 卷 juàn(试卷) 运用:他把试卷( juàn)卷(juǎn)起来塞进了书包。 chuán(传播) 传 zhuàn(传记) 运用:我们班最近在传(chuán)看《水浒传(zhuàn)》。 多音字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青春:这里是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意思。 但:只。 九州:中国的代称。 乃翁:你的父亲。翁,父亲。重难点词语 忽闻捷报,欣喜若狂(1~2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纵酒放歌,归心似箭(3~4句) 弥留之际,心有余恨(第1句 ) 示儿 万般嘱托,深切期盼(第2句) 结构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 )。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 )、( )的强烈爱国热情。整体感知中心思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爱国热情1.诗人“涕泪满衣裳”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听到“收蓟北”的喜讯,因而喜极而泣。“收蓟北”标志着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人民可以免遭战争之苦,在外漂泊的诗人可以重归故土,由此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再读课文2.试着对此诗尾联进行简单赏析。 最后两句诗是对轻快、愉悦的还乡旅程的遐想。这两句包含四个地名,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使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从而生动而情感饱满地表现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对收复失地的无限喜悦。3.“死去元知万事空”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对下面的“但悲”进行了有力的反衬。4.本文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闻》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统一的喜讯后极度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而《示》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在写法上,这两首诗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场面的描写来抒发思想感情。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第一句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直接叙写蓟北光复,安史之乱平息,山河重新统一的喜讯,其余各句都是抒发作者的喜悦心情。由“初闻”到“却看”,再到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动逼真。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趁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从诗人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