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向娜娜 必修三第二单元 问题探究 思考 由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1.“北大荒”在哪里? 那里为什么叫“北大荒”? “北大荒”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2.人们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 又是怎样开发“北大荒”的? “北大荒”开发有哪些成果? 3.现在为什么又停止了对“北大荒”的开发? 停止开发“北大荒” 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1 “北大荒” 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环境特点 地势低平 土质黏重 河网密布,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处于中温带,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 北大荒的农业区位条件 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国家政策 劳动力 技术、机械 地形 市场 水源 土壤 气候 平原面积广 肥沃的黑土 降水丰富 人均耕地多 工业基础雄厚 市场广阔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便利 水分。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2 北大荒的开发 北大荒到北大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 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 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 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行北大荒,谱写 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 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 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 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历史。 资料1: 三江平原某县1994年7月的一次洪水就有8万亩耕地被淹没,20多个村屯被整体冲毁。 “当时,我们这里连续下大暴雨。13号这天,我眼看着白晃晃的水忽然从房前的大沟涌过来直奔我家,眨眼间水就从门、窗户冲进来淹没了炕沿,逼得我们只好搬家。”当地农民闫永刚说起当年发大水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资料2: 杜蒙县程地房子村因生态环境恶化而被迫整体迁移。村民们在泪水中离开了曾经水美鱼肥的家园,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程氏村落,被肆虐的风沙无情地吞没了。失去了植被的庇护,风蚀、水刷使原本平整的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 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有一条宽足有50米的大侵蚀沟横在村头,一眼望不到头。当地村民说,几年前,这条沟一步就能跨过去,想不到这么快就被冲刷成了这样。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历史。 资料3: 曾肥得流油的土地因水土流失和严重沙化而日益贫瘠。黑土层由七八十厘米厚变成二三十厘米,颜色也开始变黄。黑土区表层每年流失达0.5至1厘米,地力明显下降,全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