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7/ea/eac0e2bed0deb02e0edd3a915c5c351e.png)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专题复习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双方 中、英 中、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中、日 中、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在位皇帝 道光帝 咸丰帝 光绪帝 光绪帝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或中国禁烟运动)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为镇压义和团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或扩大在华利益) 经过 1840年6月爆发→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占香港岛→虎门炮台(关天培)、四方炮台(广州三元里乡民)→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陈化成)→镇江→南京下关 1856年10月炮轰广州→1857年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口炮台→1860年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出逃→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 战争期间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894年7月,丰岛海战→1894年9月,平壤战役(左宝贵,叶志超)→黄海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徐邦道;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900年6月,从天津向北京进犯(西摩尔)→义和团廊坊阻击战→攻占大沽炮台→清政府宣战→北京,义和团围攻教堂和使馆区;天津保卫战(聂士成,义和团争夺老龙头火车站,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失陷→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西逃,剿杀义和团 签订条约 及内容 1.中英《南京条约》:⑴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我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⑵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 ⑶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人民负担); ⑷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关税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 2.中英《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天津条约》: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⑴《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3.《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4.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北京条约》割占东北40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 《改订条约》及5个勘定协议书割占西北7万平方千米。 1.《马关条约》:⑴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⑵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⑷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三国干涉还辽”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辛丑条约》:⑴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⑵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⑶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⑷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⑸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便于帝国主义控制中国)。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