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16853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知识清单+经典例题+夯实基础+提优训练+中考链接)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388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训练,提优,基础,夯实,例题
  • cover
浙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 【知识清单】 一、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应用: 从“数”的方面看当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值为0(即y=0)时,则自变量x的值,即为方程kx+b=0的解;从“形”的方面看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x的值,即为方程kx+b=0的解. 二、由两条相交的函数图象可获取的信息: 1.交点坐标用(x0,y0)表示,当x= x0,两函数值相等; 2.对于同一自变量来说,函数图象在上方,说明函数值大;反之函数值小. 【经典例题】 例题1、小明家与爷爷家相距36km,小明7点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回爷爷家,哥哥有事要处理从家出发比弟弟晚一个小时,乘车沿相同路线回爷爷家,小明和哥哥的行进路程S(km)与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km/h;②9点之前哥哥的速度比弟弟的慢;③哥哥在距爷爷家12km处追上小明;④哥哥比弟弟提前30分钟到爷爷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分析】由图象可知,小明骑完全程用了3小时,而哥哥用了1.5小时,二人的行程都是36千米可根据公式S=tv进行计算平均速度;两个图象的交点表示二人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位置,由图象可知9:00二人相遇,由此可分析其行程. 【解答】①∵小明到爷爷家用时107=3(小时),行程36千米, ∴v=36÷3=12km/h. ??? 故:①正确. ②∵哥哥到爷爷家用时9.58=1.5(小时),行程36千米, ∴v=36÷1.5=24km/h,24>12 . ????????? ? 故:②错误. ③∵二人在9:00相遇,此时小明已骑车2小时,哥哥出发1小时, ∴哥哥的行程=24×1=24(千米),小明的行程=12×2=24(千米), ∴3624=12, 哥哥在距爷爷家12km处追上小明. ? ? 故:③正确. ?? ④∵哥哥到爷爷家的时间为9.5小时,弟弟到爷爷家的时间为10小时, ? 109.5=0.5(小时),0.5时=30分钟. 即:④正确.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意义、性质;认真读图、分析变量t、S的意义及取值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函数图象,获取有效信息. 例题2、一辆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设行驶的时间为x(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从两车出发至快车到达乙地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根据图中信息,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和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已知两车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驶60千米,若快车从甲地到达乙地所需时间为t时,求t的值; (3)若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刻返回甲地,慢车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请你在图中画出快车从乙地返回到甲地过程中y关于x的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分析】(1)设线段AB的解析式为y=kx+b,将(2,140),(3,0)代入,可求线段AB的解析式,根据线段AB的解析式求A点坐标,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相遇时:快车路程+慢车路程=甲乙两地距离,利用t=甲乙两地距离÷快车速度,求t. 【解答】如图①(1)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将(2,140)、(3,0)代入得: ,解得, 所以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140x+420, 当x=0时, y=420, 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420千米. (2)设快车的速度为m千米/时,慢车的速度为n千米/时,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所以 (3)如图②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运用.关键是通过图象,求出直线解析式,利用直线解析式求A点坐标,得出甲乙两地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解题. 【夯实基础】 1、均匀地向一个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