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19059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9451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29张PPT。历史咽喉之地的人性抉择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思路:一、百家争鸣———人性的拷问 二、儒墨尚仁———人性的亮色 三、道法入儒———人性的出口 四、地灵人杰———人性的生长 创设情境: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的剧照 (注意地理环境)创设情境 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栖息地之一,见证了中文明的起源,也目睹了人性的演变,从西周初年分封制的推行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诸侯国因交通的阻隔各自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也经历了周初礼乐制度的规范统一到礼崩乐坏后不同社会群体的自由抉择,正是这些抉择造就了中华文化思想的异彩纷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从人性的维度走进这一段历史,感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站在历史的咽喉之地对人性抉择的真知灼见。 设问导读: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从周初的礼乐制度到“百家争鸣”人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儒墨道法家对人性分别有怎样不同的认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儒家思想关于人性的认识有怎样的发展?它能成为后世主流思想的原因何在? 4.法、道、儒家思想关于人性的认识对其治国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问题探究: 一、百家争鸣———人性的拷问 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推动了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诸侯并起,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动摇,维系分封制的礼乐制度也开始走向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不断挑战固有的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问题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人性的变化产生了怎样影响? (一)礼乐制度下的人性 1.问题情境: 解读:“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 【解释: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史料研读:“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礼记》 2.问题探究1:礼乐制度与人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性: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也就是说人性的形成会受到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礼乐制度:以外在的言行规范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范围与程度,对分封制下的各等级贵族的要求层次是不一样的。比如“吃瓜”: 社会制度历史条件人性程度(深度)范围(宽度)形成制约天子庶人卿士大夫诸侯(二)社会转型期的人性 2.问题探究2:西周时期的历史条件与礼乐制度下关于人性的思想主张在社会转型时期是如何演变的?诸子出自王官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诸子起于救时之弊:“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牟宗三(现代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