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38092

24诗词五首 《赤壁》课件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9792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 cover
部编八年级上 六单元24课 赤壁 读 赤壁 杜牧 新知导入 导新课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是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杜牧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新知讲解 读诗句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新知讲解 知作者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西南赤矶这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xiāo qiáo 新知讲解 记拼音 què jǐ 诗题意思: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是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拿,取。 今译: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简评:首联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对前朝人事的感慨,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古代兵器。 埋在沙子里。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销蚀。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即铜雀台。曹操所建。 今译: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简评: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给,给予。 方便,帮助。 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 都是东吴的美女。 新知讲解 读诗句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课堂练习 译古诗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赤壁 兴感之由(借物) 议论感慨(咏叹) 板书设计 明诗意 怀古讽今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悟诗情 拓展提高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 论、抒感慨做铺垫。 1、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 运,更形象,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 含蓄。 悟诗情 拓展提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 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4、怎样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 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是因为他利用了火攻,而火攻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东风相助。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