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44095

24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297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24 诗词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   ,     。?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相与还(相伴) 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C.浑欲不胜簪(全部) 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 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甫———唐代 B.《赤壁》———杜牧———唐代 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 7.“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前朝”在这里指?        。? 10.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12题。 题乌江亭①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1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14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3.“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        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 14.下列有关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妙笔生花 15.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要求:(1)不少于130字;(2)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