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049920

8.1不同的人生境遇 教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07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同,人生,境遇,教案
  • cover
8.1不同的人生境遇 【学习目标】 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把握其范围及主体,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艰难处境。 2.能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养成亲社会行为。 3.增进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人、关爱人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感恩生活的同时践行平等的真谛。 【教学重点】 了解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范围。 【教学难点】 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的含义及主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弱势群体? 2.弱势群体有什么特征? 3.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 4.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初识弱势群体: 因“冰花男孩”事件,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发起“青春暖冬行动”。截至2018年1月15日,当地收到全国各地的捐款达30余万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该村将整体迁入鲁甸县城,涉及学生也会转入县城学校就读。 【教师引导】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的人,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国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师引导】弱势群体或困难人群,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害的人群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身边的弱势群体: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第60页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摘自《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新华网 【学生探究】农村及城镇的贫困人口是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主体。 【教师引导】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吗?……城市生活离不开他们…… 农民工、清洁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 【教师引导】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进城务工人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结果调查,2015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达到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 【教师提问】由于我国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工作,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你了解吗? 【交流分享】 他们面临着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诸多问题和困难。 【教师引导】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或改善。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我们的同龄人: 【教师引导】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孩子,他们有的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有的要过早地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有的因父母外出打工,不得不单独居住或跟自己的祖辈、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成为“留守儿童”;有的因家庭变故,面临许多困难;还有的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离开了家乡,居无定所,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分享交流】谈谈自己对现在拥有的生活条件的感想。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身边的榜样: 【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