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73266

第1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8761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课件,教案
    川教版历史九下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单元 二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重点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难点 绥靖政策的发展及恶劣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他们是谁?这幅漫画又有什么寓意? 课前收集资料,预习有关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大战的全面爆发 1、绥靖政策 指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英法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什么? 英法统治集团害怕战争会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维持的现状,失去既得利益。他们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激怒希特勒,因此在侵略者进攻面前,处处退让,委曲求全。妄图出卖中小国家主权领土,满足希特勒扩大“生存空间”的要求。 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实质)———西方国家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即纵容侵略政策) 2、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 对侵略者的绥靖并不能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相反为虎添翼、纵虎为患,加速了二战的到来。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波兰人第一次,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突然的奇袭;成群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头顶上吼叫着,猛烈轰炸着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和通讯中心…整师整师的坦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一天推进三四十英里……能够迅速开炮的摩托化重炮甚至在坎坷不平的波兰道路上也能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滚滚挺进……150万乘坐机动车辆的大军,通过错综复杂的无线电、电话和电报网所组成的电讯系统统一指挥……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机械化大屠杀 思考:闪电战的特点是什么? 3、绥靖政策的影响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消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4、如何评价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的手段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尝尽了苦果。 华沙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最后一战,发生于1939年9月。结果华沙沦陷,波兰覆亡。 思考: 波兰为什么会迅速覆亡? 波军装备落后;部署不当 德军装备先进; “闪电战” 英法宣而不战;坐失良机 苏联趁机抢夺,占领东部 二、大战初期的战况 二战全面爆发不到一个月,德国灭亡波兰,随即德军转向西线,侵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 1940年5月,长期奉行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一片谴责声中下台,反对推行绥靖政策的丘吉尔上任后组成战时联合内阁。 纳粹德国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且动员较为迟缓,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