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_____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_____。这时,埃斯内尔又_____,_____/___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_____。他_____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_____,_____。 1.补全课文内容。 2.这一段主要写了告别师友离华沙、_____、_____、肖邦接杯/登车离去这四个场景。 3.“特殊礼物”是指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老师送给肖邦这件礼物,是希望_____。 【答案】1.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 感动地点了点头 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 深情地 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郑重地 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2.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3.装有祖国泥土的银杯 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二)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来源:Z*xx*k.Com]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1.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 2.“终于”一词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 _____/_____/_____。 3.从标红的“紧紧”/这个叠词可以读出肖邦_____。选文末尾的“才”表明_____。[来源:Z,xx,k.Com] 4.从上面的选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肖邦? 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1/.肖邦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在他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肖邦是一个工作极其认真的人,为了和敌人抗争,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3.强烈的爱国之心,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来源:Z+xx+k.Com] 肖邦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4.示例: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肖邦。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