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主导国家、《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相互争夺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九国公约》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不公正性;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战结束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两国实力被削弱,美、日两国的经济得到发展。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二、新课讲授 (一)《凡尔赛条约》 1.教师讲解: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战后的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苏维埃俄国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等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教师提问: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分别是谁? 学生回答: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教师过渡:巴黎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最后战胜国各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述一下《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西岸的德国领土划分成3个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5年、10年、15年;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交给主要战胜国“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3.教师提问:《凡尔赛条约》是带有什么性质的条约? 学生回答:《凡尔赛条约》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条约,具有明显的压迫性、惩罚性和掠夺性。 4.教师补充:《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协约国与其他各战败国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5.教师提问:凡尔赛体系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它标志着列强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这一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二)国际联盟 1.教师讲解: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成立一个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主席的委员会,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1920年1月,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成立,简称“国联”。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 教师提问: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意义:国联的成立,表明人类开始以建立国际机构的形式来防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 2.教师补充:在创建国际联盟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国联的成立未使美国取得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也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最终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国联实际由英法两国操纵。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联盟名存实亡。1946年,国际联盟正式宣告解散。 (三)《九国公约》 1.教师讲述:巴黎和会之后,由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战胜国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并未取得完全的成功。列强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