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类的水解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初步学会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使学生了解盐类水解的条件、特点及规律。 [方法与过程] 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加深对特殊的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2.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各类盐水解的规律 3.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 4.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分析法 5. 实验准备 试管、药匙、纸槽、酒精灯、试管夹、洗瓶、白纸、蒸馏水、石蕊试剂、酚酞溶液、CH3COONa (s)、NaCl(s)、NH4Cl(s) 6.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倾听、思考。 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较全面的知识网络。 【指导实验】将三种晶体CH3COONa (s)、NaCl(s)、NH4Cl(s)各少许分别溶于三支试管中,用石蕊(或酚酞)作指示剂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指导学生规范实验。 按照规范操作的步骤,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结论: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 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下面的找出本质原因作好铺垫。 【质疑】同样为盐溶液,CH3COONa (s)、NaCl(s)、NH4Cl(s)三种溶液,却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的浓度不同所造成的CH3COONa,C(H+)< C(OH-),碱性;NaCl,C(H+)=C(OH-),中性;NH4Cl,C(H+)>C(OH-),酸性 不断地设置台阶,由学生熟悉的旧知识入手,一点点分析,逐渐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由水的电离平衡可知,纯水中C(H+)=C(OH-),而盐溶液显示出酸碱性,说明溶液中, 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呢?下面以CH3COONa溶液为例来分析: 【学生回答】 这种情况与溶质有关。盐的组成不同,就可能出现相等或不相等的情况。[讨论](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从不同的盐类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开始,经过层层分析讨论,最后找到本质原因———盐类水解。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倾听、体会 使学生意识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具体体现。 【质疑】如果盐不同,则情况可能不同,我们再以NH4Cl溶液为例来分析。在溶液中,存在两种电解质NH4Cl和H2O,所以存在两个电离:NH4Cl=NH4++Cl-,H2OH++OH-,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c(OH-)=c(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只能是什么呢? [学生小结]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讨论]以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生小结] 由于NaCl电离出的Na+和Cl-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