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2620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青蛙看海 2(苏教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34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青蛙,看海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青蛙看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2. 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过程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伊始,教师若采用那童趣活泼的话语必定能一下子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虽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相信也定会让其带着一份天真和好奇不知不觉走进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提问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在其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为此,本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己稍稍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巧破疑难等一系列过程,使其在探讨中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