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201

201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古代议论散文

日期:2024-05-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08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
  • cover
201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专题:古代议论散文 《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孟子托言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又善用排比、对偶,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本文论述“保民而王”的观点非常透彻。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答问作准备。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第三、四段正面论述行“仁政”的措施和好处。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说服力强,使惠王折服,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荀子》共二十卷,收文章32篇,《劝学》是第一篇。原文分两部分,分别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这里节选的三段,在原文的第一部分中。文章以许多生动的比喻阐述了学习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发展才能方面的重要性,指出人生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主要依赖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所以,任何人都应该有步骤地不间断地坚持努力学习。荀子强调教育的功能,学习的重要,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这篇文章里,说理是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的,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具体生动,明白易懂,从而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如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论证学习的作用时,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然后以四个同类事物: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设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从同一个角度,反复加以说明。这样写既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同时,由于每个比喻的具体内容各异,又使读者不觉得繁复,留下了比较新鲜、深刻的印象。再如第三段中作者论述学习贵在不舍时,也是接连以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样两组四个比喻来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四个比喻两两成组,在内部条件上恰恰相反,但由于“舍”与“不舍”之别,条件好的不能取得好结果。比喻再加正反两面的对比,作者虽然没有专门去说理,道理却已经鲜明突出地摆在读者面前了。文章通篇都有比喻,但运用的方式灵活多变,有时单用,有时连用;有时先说理,再设喻;有时先设喻而寓理于其中;有时连用几个同类的比喻;有时又正反比较,搭配出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作者巧妙的运用之下,文章显得错落有致,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没有板滞的感觉。 《过秦论》选自《新书》,是古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大约写于汉文帝元年(前179),作者贾谊时年仅21岁。本文通过对秦由盛至衰,由兴到亡的历史总结,论述了它所犯的过失,揭示了导致其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政的主张,并讽劝当时的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戒,施行仁义,以求长治久安。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但叙事却多于议论,议论又多寓于叙事之中。文章以叙事作为议论的依据,故根据充足,议论就更有理有力;而叙事又因议论的阐发,使其思想内容得以深化和升华。这样叙议结合,富于雄辩,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作者使用辞赋的艺术手段,铺张、夸饰、排比、对偶,满篇皆是,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层迭,议论风发,汪洋恣肆,主题突兀,不仅能够以理服人,而且能够以情感人。再加之全篇对比到底,纵比、横比、连比、间比等多种对比方法相交织在一起,使得文章结构奇特宏伟,气势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