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5606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78张)+教案+学案+练习(4份打包)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264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民,课件,4份,练习,学案,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题 百家争鸣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相互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3.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二、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思想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人物时期主要主张及活动历史地位孔子春秋1.思想政治主张: ①思想上:提出“”和“”的学说(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②政治上:推行“德治”; ③伦理上: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1.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古代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3.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其弟子整理《论语》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①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提倡“”学说; 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④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孟子和荀子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荀子战国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②在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出“”和“”; ③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④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⑤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儒家 思想提倡“仁”、“礼”、“德治”、“仁政”。只是众多学派中重要一家。无助于诸侯争霸,受冷落。 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道家老子 (春秋)1.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本源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 2.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②庄子 (战国)①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和。 ②“齐物论”法家韩非子 (战国)①加强, ②厉行赏罚,。 ③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影响:法家集大成者,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以后融入儒学体系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 (战国)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③认识论和逻辑学有贡献(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提倡实践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历史地位:代表小生产者;汉以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手工业发展,故逐渐湮没。 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料研读】 材料一“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是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參孔子世家》。 材料二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以及施行“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责君轻”的民本思想等。 材料三……韩非子学于荀子。《汉志》把韩非列入法家。司马迁称韩非本于黄老。因此,法家、儒家、道家也是相通的。 ———钱穆:《国学概论》 材料四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