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883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8.词七首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45349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七首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词七首》教学设计 ▲ 知能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常识。 2.体会词的抒情格调与诗的异同。 3.在反复咏读的基础上,体会各诗的主旨;反复鉴赏并学会分析评价。 ▲ 情感目标 1.体会豪放派词的以诗入词、豪迈激昂的风格及雄壮悲凉的抒情格调。 2.体会婉约派词的悱恻缠绵、凄婉哀伤的抒情格调。 3.从各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状况及感情基调。 ▲ 重点难点 1.作品的结构理解,词的语言揣摩与体会。 2.词的主旨及手法赏析。 3.词的吟诵与背读。 词的知识 古诗发展到唐代达到极致,好诗几被人们写尽,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它又叫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标题与词牌。词牌,是一首词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从字数上看,词可分为小令(58个字内),中调(59—90字之间),长调(91字以上);从流派上看,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李煜、柳永、李清照、秦观、姜夔等)。 《虞美人》 一、导入: 在词这个瑰丽的王国中,我们要去接触一位特殊的词人———李煜。说他特殊,因为它既是词人又是帝王。后人凭吊李后主有这样两句话:“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想,薄命君王的特殊遭遇必然对李煜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鉴赏他的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他的遭遇。 二、介绍作者: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 降宋后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被俘后,词作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三、背景材料: 《虞美人》是李煜投降入宋以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里写的,距离他前一年正月受降时恰恰是一年。他常怀念故国及当年帝王豪华生活,对屈辱的囚徒生活极为怨恨,故有此作。此词是李煜的绝笔。相传李煜作此词,在自己七夕生日之夜命歌伎演奏,太宗极为震怒,用药将他毒死。这首词为什么把李煜推向了死亡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四、初步感知 1、轻声朗读这首词,思考———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句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总结:这种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法。这种技法很多词人都用过。分析下面化虚为实法的具体表现: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 观 《浣溪沙》 五、词句分析 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由东风吹下的小楼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 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应在,朱颜已改,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