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91858

2.2 加强宪法监督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364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加强,宪法监督,教案
  • cover
第2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懂得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懂得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要着重保持这些法律法规与宪法精神相一致。这个任务其实很重,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的力量不仅因其地位崇高,更源于其有效实施。否则,宪法只能停留在“政治宣言”和文本层面。既要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又要加强宪法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导致腐败。 想一想: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力机关监督权力行使 活动一:探究权力机关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某市人大常委会未通过该市政府的一项工作报告的宪法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递进的设问,懂得要把宪法的规范作用落到实处,必须保障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 1.阅读教材第24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引导学生回顾“组织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的相关内容,再来阅读和感悟本栏目的事例。 3.市政府的报告未通过,表明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提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拥有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政府必须依法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活动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地方性法规 设计意图:教材通过案例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及其意义,思考公民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提出审查建议的权利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人权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 1.阅读教材第25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教师收集这个真实事件的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 3.学生分小组,对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对这一事件中各方的行为进行评价。 各方包括:(1)执法交警;(2)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审查建议的潘某;(3)认真审查研究,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4)着手研究条例修改方案,将条例的修改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同时委托专家学者对本届人大任期内制定的全部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全面审查的杭州人大常委会。 4.讨论反思:一位公民的一封信能惊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导致对一部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对杭州地方性法规的全面审查,这说明了什么?潘某跟一部法规“较真”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公民潘某的事例体现了我国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备案审查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法律实施的重要形式,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人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公民都可以是启动备案审查的引擎。我们要向“较真”的潘某学习,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教师补充: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