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393940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课件(23张幻灯片)

日期:2025-10-31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1849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课件,23张,幻灯片
  • cover
课件23张PPT。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记谱法的改进 ????简谱或五线谱与减字谱对照:即以简字谱标示指法与弦位,简谱或五线谱标示节奏。(减字谱与简谱对照的古琴谱为顾梅羹先生首先应用,见《琴学备要》) 古琴乐谱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 古琴图高山流水觅知音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欣赏讨论: 《流水》此曲描绘怎样的音乐形象?从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听到几种流水的声音?古琴曲流水赏析《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流水》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知识梳理《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传战国时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谱源于《神奇秘谱》,经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闻阁琴谱》。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述,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山河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