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45142

河南省信阳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54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信阳,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
  • cover
信阳普通高中2021届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3.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破坏 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统一条件已成熟 4.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6.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 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7.中国古代某朝的《职官志》写道:“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9.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列强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0.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清朝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11.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否定了帝制的存在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推翻了封建私有制 12.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