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61—4 时间 2007.4.25 课题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开国大典的简况;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局势;《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和五反运动。2.能力:通过分析、概括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3.思想:通过对开国大典、建国初期的困难情况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教学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目的和性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首先简介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6年10月之后,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新中国的诞生1.历史条件(1)政治上、组织上:新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颁布;选出中央领导。(2)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重大问题。(3)经济上:解放区进行了土改,人民生产热情高。(4)军事上: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大陆基本解放。2.开国大典(1949.10.1)(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下午2时 宣布国家领导人就职;发表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和遵守平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几个方面分析。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和国家政府建交。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公告》;举行阅兵式,群众游行。3.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引导学生看书后分析 从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两方面入手。二.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重局势及保卫政权的斗争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重局势国内情况:国际情况: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孤立,不承认中国,不让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军事包围(指出包围圈)经济封锁。2.为巩固政权的斗争祖国大陆的统一追歼国民党残余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 彭德怀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意义 (1)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10月《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五)巩固政权斗争的结果 使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三.三反和五反运动 1.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 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 2.三反、五反运动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五反:在私营企业中。课堂小结:(从1949年10月1日-1952年土改完成)新中国的诞,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但成立初期,在中国人民面前存在着许多困难,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作 业:基础训练第四章第一节 放《开国大典》录相。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思考:建国后土改和以前土改有什么本质不同?主要是对待富农经济的政策。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