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64457

2漂亮的灯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0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亮的,教案
  • cover
漂亮的灯 教材分析: 彩灯,又叫“灯彩”“花灯”“灯笼”,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我国彩灯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愈加百花竞放、各呈异彩。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灯”的相关知识:“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通过对“秦淮花灯”的重点介绍与悉心尝试,在动手实践中,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创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彩灯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相关的学习中,了解家乡的节庆习俗,以此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 学情分析: 刚刚告别寒假,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但他们依然沉浸在春节、元宵节的热闹当中,对这些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依然记忆鲜活、意犹未尽,而且对以往所未知的相关习俗也有了新的了解,尤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和节目之———元宵节的彩灯。这时如果能够亲手制作一个好看的彩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极其有趣、有益的事。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尽管处在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喜玩、擅玩,生性活泼,动手能力强,对手工制作充满兴趣,但对彩灯这种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却不知不熟、不精不透,对其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没有直观的认识。这是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来探究解决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制作,对灯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意涵和实际功用有所认识,并尝试自己动手设计灯的造型,合作完成“兔子”或其他造型的灯。 2.了解以“灯”为主题的节日和风俗,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在欣赏、探索、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灯的造型美和文化美,培养造型表现能力。 3.通过古今中外各种灯的赏析,感受以灯为主题的节庆气氛,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灯饰及其相关历史、特点、习俗的探究,了解各种灯的文化尤其是我国的花灯,学习并掌握花灯的基本制作方法,较完整地完成花灯作品的制作。 教学难点: 1. 探究骨架的组合和固定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进行骨架制作和最后的组装,做到牢固和适用。 2. 尝试多种外装饰的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造型完整、创意独特的兔子灯,做到美观并新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教室环境布置(悬挂花灯、准备灯谜等); 2. 查找资料、课件制作、兔子灯及半成品教具制作; 3. 各种制作材料(打包带、布胶条、宣纸、彩色皱纹纸、彩色玻璃纸、双面胶带、透明胶带、流苏挂穗、订书机、订书钉、纸杯、筷子、蜡烛、展示架等)。 学生准备: 各种制作材料(打包带、布胶条、宣纸、彩色皱纹纸、彩色玻璃纸、双面胶带、透明胶带、流苏挂穗、订书机、订书钉、纸杯、筷子、蜡烛、展示架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 由字切入,揭示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豆”字,学生认读该字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豆”字的含义; (2)教师围绕“豆”字展开解述,师生共同探究“豆”字所代表的“灯”的含义的由来(PPT03-04); (3)切入本课学习,教师板书:漂亮的灯。 2. 赏析图例,初步了解。 (1)不同材质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陶豆灯、战国玉勾连云纹灯、战国青铜鸟盘灯) (2)不同造型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西汉长信宫灯、彩绘鸿雁衔鱼铜灯、雁足灯、西汉牛形错银铜灯、战国中山十五连枝灯) (3)不同地域的“豆”的认识。(依次展示并解读欧洲古代宫廷座灯、吊灯) 3. 参与活动,跟进赏析。 这些精美奢华的灯饰,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权势富贵人群的专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日益进步,灯也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所用。 (1)了解灯盏画作。 欣赏唐墓壁画及莫高窟初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