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73378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日期:2024-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823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细菌,真菌,繁殖
  • cover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 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细胞进行比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分类 3、掌握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方法、步骤。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了解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及食物的保存方法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生命结构的奇妙多样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2、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3、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4、培养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动植物等宏观世界后对微观世界中生物的生殖方式的探究。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繁殖”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没有真正学习过关于细菌及真菌的相关知识。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真菌细胞的结构、区分真菌生物和原核生物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食物的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演示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挂图、录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贮存不当,食物会变味或发臭。你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吗?说说看?变味发臭我们就说它变质了,大家就不吃了,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究一下,食物变质的原因。板书: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提出问题:食物为什么会变味发臭?建立假设:(学生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放在培养皿中变质的面包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大家要仔细观察。播放变质的视频。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食物变质的原因:细菌和真菌滋生引起的。 学生回答:不吃了。 学生回答:可能是温度太高了;有别的东西产生等等等。 学生回答:面包上有东西产生。 从生活中的现象提问,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7分钟 合作交流展开新知 内容一:细菌食物变质的原因通常是由单细胞生物———细菌引起的。细菌的个体很小,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只有0.5~5微米,要观察到细菌的真面目,要利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的到。但是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大量繁殖后产生的细菌团,就是菌落。 展示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同学们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细菌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对,在显微镜下,细菌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因此我们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展示细菌的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