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读一读,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写写画线的词语。 洒落 通体 迅速 追逐 立即 舞动 猛烈 讨人喜欢 敏捷 玲珑 机灵 嬉戏 摇晃 捧 点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笔顺和结构,不要写错。 二、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用这些词语自己说一 段话。 它们(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先、然后、接着、直到。 示例:每天放学回到家,我总是先放下书包,然后换上拖鞋,接着洗手吃饭,吃完饭后到书房写作业,直到写完作业,才上床睡觉。 点拨:先把句子读熟,再把表示顺序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句话。 三、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示例:菊花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大绣球,有的像节日的礼花,还有的像白色的雪团…… 点拨:所给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中心句,起概括全段内容的作用,整段话先总写后分写。 四、读一读,背一背。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④蚕桑⑤又插田⑥。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③子规:鸟名,杜鹃鸟。④才了:刚刚结束。⑤蚕桑:种桑养蚕。⑥插田:插秧。 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 主要作品:《四岩集》《苇碧轩集》等。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很少有闲人。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江南水乡春天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春天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江南春天农事的繁忙。种桑养蚕和插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前两句的景色描写是为后两句农民劳动勾画的背景,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蜂 [唐]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 无限风光尽被占②。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①山尖:山峰。②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诗人。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 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了。它们采得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含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带刺的朋友 (原文见教材第23页) 一、品析句子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品析:这句话把成熟的枣儿比作飘香的玛瑙,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枣儿的样子,又表达了作者对枣儿的喜爱之情。 2.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急火火地跑去了。 品析:“匆匆地、急火火”这两个叠词把小刺猬偷红枣时的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兴许”是大概的意思,赋予了小刺猬人的思维,把一个可爱、聪明的小精灵的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 第一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