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81224

3.2 青春有格【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136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青春,课件,教案
    第三课 第二框 * 学习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的含义和要求。 知道“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 理解榜样的作用,寻找身边榜样。 知道什么是青春最好的证明。 学习方法 经典解读(儒家经典) 阅读感悟 分析讨论 *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行为的界限是什么呢? 一、行己有耻———含义 * 行己有耻 周·孔子 *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宋·朱熹 一、行己有耻———含义 一、行己有耻———要求 我究竟要怎样才能做到“行己有耻”呢? 战国·孟子 wù 内心法官 一、行己有耻———要求 * 形形色色的规矩 不伤害别人 不说谎,不欺骗 遵纪守法 ……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判断一种规矩是否值得遵守的依据是什么? * 一、行己有耻———要求 * 一、行己有耻———要求 为什么明知不好,依然去做呢? * 一、行己有耻———要求 How? “行己有耻”主要在于告诉人们什么事情不能做,那儒家提倡人们做什么呢?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宋元时期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 二、止于至善———含义 动词:发现,发扬 形容词:美好,光明 二、止于至善———要求 * 阅读感悟:P30“微尘” 普通人怎样追求至善的境界? * 二、止于至善———要求 见贤思齐焉 周·孔子 咱们班有哪些榜样?他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二、止于至善———要求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辩一辨 儒家既教人们“独善其身”,也提倡“兼济天下”。哪一个更重要? 正方:“独善其身”比“兼济天下”重要 反方:“兼济天下”比“独善其身”重要 * * *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青春的证明 * 青春更应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 * 战国·孟子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为官)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课堂小结———青春有格 一、行己 有耻 二、止于 至善 含义 要求 含义 要求 1.有知耻知心 2.树立底线意识 3.磨练意志、拒绝诱惑,增强自控力 1.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2.寻找榜样,学习榜样 3.自省和慎独 :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 【设计思想】 本课以教育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目标,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知道青春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格”的两种不同解读,即品格、格调和标准、规范,对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两部分内容,自然将本框划分为两课时。其中“有所不为”即做到“行己有耻”是青春限制性的要求,作为第一课时。而“有所为”即“止于至善”则是倡导性的要求,是较高的要求,作为第二课时的授课内容。 【教材分析】 本框共分为两目,学习材料均以儒家经典为主,意在弘扬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传统美德。第一目“行己有耻”,从规范、标准的角度对课题中的“格”进行解读,告诉学生行为的界限,要有所不为。第二目“止于至善”从品格、格调的角度解读“格”,使学生明白以修身为本,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要有所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看中人格品行,追求个性,向往与众不同。从这一点上讲本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引领。从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以及思想深度而言,对不同的班级本框学习难度有很大的不同。此教学设计在运用的时候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